2025 年 10 月 20 日下午,校就业处联合东西语学院精心策划的 “外语 +:专属于你的自贸港黄金赛道” 专题讲座,在学校阶梯报告厅圆满落幕。东语学院 25 级日语、韩语、泰语、阿拉伯语专业新生全员到场,原本因 “小语种就业迷茫” 而略显沉默的现场,随着资深企业管理咨询顾问熊艳琴老师的分享,逐渐变得热烈起来,为初入大学的东语学子注入了职业发展的强心剂。

作为学院 “新生职业启蒙季” 的核心活动,此次讲座精准瞄准新生痛点——据前期调研,85% 的海南本地新生对小语种就业方向认知模糊,部分学生甚至质疑 “选择小语种是否适合自己”,对未来岗位类型、职业发展路径毫无概念。讲座开篇,熊老师以 “正视焦虑” 为切入点,通过 “外语生职业画像” 互动小游戏破冰:“大家觉得外语专业除了翻译,还能做什么?” 在学生们沉默摇头时,她结合海南自贸港与东南亚贸易往来数据,指出泰语 + 跨境电商运营、泰语 + 国际会展服务等岗位需求正持续增长,瞬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。

结合东语学院多语种专业特色,熊老师深入破除 “小语种不好就业” 的认知误区:“不是小语种没出路,而是‘只会小语种’没出路。当前自贸港对日语 + 汽车外贸、韩语 + 跨境物流、阿拉伯语 + 能源贸易等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,这类人才薪资较单一语言岗位高出 30% 以上。” 她针对各语种专属就业路径展开详解:日语专业可聚焦海南新能源汽车外贸领域,从事对日市场开发;韩语专业可对接中韩跨境电商产业园,胜任运营管理岗位;泰语、阿拉伯语专业则可依托自贸港 “RCEP 经贸合作平台”,深耕东南亚、中东市场的国际物流协调工作,这些方向与学院 “专业语言 + 行业技能” 的培养模式高度契合。

在 “大学三年行动规划” 板块,熊老师为东语学子定制了可落地的成长方案:大一 “探索期”,需强化小语种听说读写应用能力,学院将同步组织参观海南国际会展中心、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企业,帮助学生建立行业认知;大二 “成长期”,要聚焦 “第二技能” 提升,建议选修跨境电商运营、国际物流管理等课程,考取外贸从业资格证、跨境电商师等证书,学院也将开设 “小语种 + 技能” 选修模块;大三 “冲刺期”,通过学院校企合作基地开展实习,积累实战经验,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将提供简历优化、面试培训等服务。

互动环节中,新生们围绕 “泰语专业如何对接东南亚跨境贸易”“日语 + 数字外贸的学习路径” 等问题积极提问,熊老师逐一细致解答,现场氛围热烈。
此次讲座是学院对接海南自贸港人才需求、推进 “应用型小语种人才培养” 的重要举措。后续学院还将邀请自贸港企业 HR、优秀校友开展系列分享会,搭建 “校园 - 企业” 对接桥梁,助力东语学子成长为适配自贸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,真正实现 “学小语种、用在自贸港、扎根海南” 的职业理想。此次讲座不仅为新生打通了 “认知 — 方向 — 行动” 的闭环,更让 “外语 +” 的发展理念深入每一位东语学子心中。